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概况>文明校园>领导班子建设>1-2>详细内容

1-2

[1-2-4]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1 15:27:45 浏览次数: 【字体:

基本功训练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国舞表演的肌肉力量、柔韧度、速度、灵敏和耐久能力与基本技术技巧,为后续《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234学时,3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融合舞蹈基本能力、技术能力、表演能力等学习与舞蹈演员的职业精神培养。

2.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从事舞蹈表演的岗位需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3.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按照科学训练的原则和舞蹈表演基本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4.以发展和塑造肌肉力量、柔韧度、速度、灵敏和耐久能力,以及动作和技术技巧能力为主线组织教学模块。各单元任务以舞蹈表演专业中国舞表演方向所需的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为路径,设计系列教学单元,将相应的舞蹈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识有机融入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中国舞表演的基本知识,具备完成中国舞表演所需的专业能力。

1.了解并掌握中国舞表演的基本知识。

2.掌握修正身体自然形态的方法,使关节、韧带具备基本的柔软度和灵活性。

3.掌握使肌肉具有基本的力量、柔韧、速度、灵敏和耐久能力的方法,具备规范的完成技术、技巧动作的能力。

4.能运用技巧完成动作和进行表演。

5.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适应不同程度的专业训练。

6.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职业品质。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

教学单元

内容与要求

参考课时

舞蹈基础知识

舞蹈术语

1.认识和掌握动作名称;

2.了解和认识身体各关节、部位名称

15

方向、方位训练

1.认识教室(舞台)的八个方向和上、下场门的概念;

2.了解身体的方向概念,能正确的运用上、下身的关系进行训练;

3.能够理解舞蹈排面、站位、队形的概念,熟练呈现于课堂训练中

20

音乐节奏、节拍训练

1.准确区分不同组合音乐的节拍,掌握组合的节奏;

2.能理解弱拍和重拍动作的概念

20

基本

姿态

身体形态训练

1.掌握坐姿与站姿的基本要求;

2.掌握原地和流动中的体态变化

20

手部和脚部动作训练

能够规范的掌握和运用基本手型、手位、手臂的运动方式和连接动作

25

能够规范的掌握和运用基本脚位和基础步法

25

基本舞姿训练

掌握头部的运动方式,以及在舞姿造型和动态过程中的运动路线

30

掌握眼睛的运动方式,以及在舞姿造型和动态过程中的运动路线

30

能规范的掌握小舞姿和大舞姿的基本要求以及民族舞姿的风格特点

30

跳跃类技术

不同类型的小跳训练

能正确掌握蹲的发力方式并熟练运用于小跳的起法儿和落地

20

能掌握原地的、带移动的和带转身小跳的方法

20

能够掌握双气单落、双起双落

单起单落、单起双落小跳的要求

20

1.能够在小跳中正确的运用舞姿;

2.具有脚的灵活能力与踝关节的力量、速度能力

20

不同类型的中跳训练

能正确掌握蹲的发力方式并熟练运用于中跳的起法儿和落地

20

掌握原地的、带移动的和带转身中跳的方法

20

能够正确的在中跳中运用舞姿

20

1.具有膝关节的韧性能力

2.具有大腿肌肉的爆发力

30

不同类型的大跳训练

掌握蹲的发力方式并熟练运用于大跳的起法儿和落地

25

具有原地、移动的大跳能力

25

能够在大跳中正确的运用舞姿

20

具备前、旁、后腿和腰的柔韧度

20

旋转类技术

原地转训练

掌握身体的直立和重心

10

具有半脚尖的稳定性和正确的从蹲到立的方法

20

掌握留头和甩头的方法

10

掌握手臂在原地转中的运动路线,具备蹲、立、头、手协调配合的能力

20

掌握原地转落地的方式和舞姿

10

大、小舞姿转训练

掌握正确的舞姿、重心和不同舞姿转的起法儿

20

具有半脚尖的稳定性

10

掌握留头和甩头的方法

10

具备舞姿与平衡意识,蹲、立、头和手协调配合的能力

20

掌握舞姿转落地的方式和舞姿

20

行进的转训练

掌握连续的发力方式,能够完成单一的行进转

20

具有半脚尖的稳定性,学会手臂在行进转中的运动路线

20

1.掌握留头和甩头的方法,具备蹲、立、头、手协调配合的能力;

2.具有正确的舞姿,学会不同的行进转圈的方法;

3.具有行进转结束的方式和舞姿的能力

20

双脚的转训练

掌握正确的双脚重心和起法儿

10

具有半脚尖的稳定性,学会手臂在双脚转中的运动路线

10

掌握留头和甩头的方法,具备蹲、立、头、手协调配合的能力

20

掌握行进转结束的方式和舞姿

20

空转训练(男)

1.掌握正确的舞姿,具备正确的空中重心和身体的直立感;

2.能够正确的进行空转起法儿和落地;

3.掌握留头和甩头的方法

20

翻身类技术

踏步翻身训练

1.掌握下板腰的方法,了解开与合的关系;

2.掌握正确的踏步脚位、双脚重心与翻身的姿态;

3.理解立圆的概念,正确掌握手臂立圆的运动路线;

4.掌握留头甩头的方式;

5.掌握踏步翻身的节奏特点

40

点步翻身和吸腿翻身训练

掌握单脚重心的动作特点,具有单脚点地翻身与吸腿翻身的能力

20

理解立圆的概念,正确掌握手臂立圆的运动路线

20

1.掌握留头甩头的方式;

2.掌握点步翻身和吸腿翻身的节奏特点

20

具有连续的完成点步翻身的能力

20

串翻身训练

掌握双脚倒换重心的动作特点,具有反转过程中移动重心的能力

20

理解立圆的概念,正确掌握手臂立圆的运动路线

20

1.掌握留头甩头的方式;

2.掌握点步翻身和吸腿翻身的节奏特点

20

具有连续的完成串翻身的能力

20

大舞姿翻身训练

1.掌握正确的探海翻身的舞姿;

2.具有半脚尖的稳定性;

3.理解探海翻身的路线概念

20

控制类技术

基本控制类技术训练

1.具备髋关节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前、旁、后腿的柔韧度;

2.掌握单腿支撑重心的方法

30

骨盆在垂直状态下的控制训练

1.具有立身射燕、斜探海、紫金冠舞姿的稳定性;

2.具有各种节奏的自控能力

36

骨盆在前倾状态下的控制训练

1.具有深探海、冲天炮等舞姿的稳定性;

2.具备骨盆在前倾状态下适应重心的能力;

3.具备躯干前俯的能力

36

骨盆在后倾状态下的控制训练

1.具有踹燕和软踹燕等舞姿的稳定性;

2.骨盆在后倾状态下有适应重心的能力;

3.具备躯干后仰的能力

36

骨盆在侧倾状态下的控制训练

1.具备旁腿躺身等舞姿的稳定性;

2. 具备骨盆在侧倾状态下适应重心的能力;

3.具备躯干旁提的能力

36

多种元素形成的舞姿控制训练

1.具有大射燕等舞姿的稳定性;

2.具备躯干横拧的能力

35

圆圈类技术训练

圆圈蹦子技术训练

1.掌握圆圈技巧的运动路线和方向感;

2.上肢具备后仰的控制力;

3.掌握留头甩头的方法

40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以学生的身体条件为教学基础,分步骤、有重点的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含有跳、转、翻、控制等训练内容,通过单一动作——短句组合——复合能力的阶段训练,促进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2.强调单一动作细致训练,复合动作强化训练,在多样性的课堂内容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建议男女生分班教学。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化设备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的模仿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

4.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5.组织学生观摩校内外各类舞蹈比赛中基本功技术技巧的应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

(二)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训练过程的纵向成长情况,运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认识发现自己在肌肉、形体、舞姿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激励作用。

2.从身体形态、动作(技术技巧)的规范性与完成度、身体表现力三个主要方面评价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既要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心智能力和审美意识等核心素养。

3.采用技能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总体评价方法,重视日常训练的稳定性和汇报课的临场表现。

4.加强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肯定学生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内容要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选用艺术性较高、有训练价值的素材作为训练内容,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1.充分利用排练场、教室、实验剧场等教学和实训场所,创设舞蹈演出或排练的工作情境。实验剧场配备把杆、地胶、钢琴、多媒体等实训设备,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舞蹈技能比赛,帮助学生较快地适应舞蹈演员的职业岗位环境。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信息平台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课程资源,捕捉本专业的前沿信息,满足师生观摩教学、实训演出、改革创新的需要。

七、编制说明

1.本标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六年制舞蹈表演专业。

   2.本课程共计1234学时,其中前三年734学时,不计学分,后三年500学时,计38学分。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组合的表演能力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能力,为后续《剧目》排练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616学时,3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从事舞蹈表演的岗位需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岗位规范,按照科学性、专业性、艺术性等原则,突出舞蹈表演基本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中国舞表演所需的基本能力的形成过程为路径,设计系列教学模块,将相应的基本能力、舞蹈文化背景和审美意识有机融入各教学单元。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掌握中国舞表演的基本专业知识,具备完成中国舞表演所需的专业能力。

1.掌握各地域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各地域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审美情趣的能力。

2.掌握各民族的基本体态、手位、脚位、动律、步伐、舞姿等能力。

3.肢体具备基本的协调、松弛、灵敏、表现和控制能力。

4.具备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舞蹈节奏的能力。

5.掌握各民族风格各异的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应剧目排练课的需要,灵活运用身体进行表演的能力。

6.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

教学单元

内容与要求

参考学时

藏族

 

 

 

 

了解文化

1.了解该地域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

2.能区分藏族舞蹈“谐“和”卓”

2

颤动律训练组合

1.掌握颤动律、以及第一、二、三基本步,七下后退步、退踏步等动作要领;

2.能协调运用藏族舞蹈的基本动律以及动作中下肢松弛

10

抬踏步训练组合

1.掌握抬踏步连三步短句的动作要领;

2.能区分抬踏步节奏;

3.动作中上下身能协调配合

10

所那则雄传统组合

1.掌握滴答步、退踏步、抬踏步;

2.掌握三段短句的表演情绪;

3.滴答步和退踏步中膝盖能松弛

10

库玛拉传统

1.藏族传统舞蹈上下身能协调配合;

2.掌握丰富多变的节奏型

12

屈伸动律训练组合

1.掌握不同节奏的屈伸动律、拖步等动作要领;

2.在屈伸动律中膝盖能自如控制;

3.掌握气息与屈伸的协调配合

12

靠步训练组合

1.掌握单靠步、三步一靠等动作要领;

2.掌握屈伸动律重心转换的能力

10

撩步训练组合

1.掌握撩步、三步一撩等动作要领;

2.单腿重心支撑能够自如

10

 实践汇报

藏族舞蹈舞台实践展示

2

 

 

 

 

 

 

蒙族

 

 

了解文化

1.了解该地域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

2.了解蒙古族舞蹈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

3.了解不同道具的使用特点

2

体态训练组合

1.掌握跨前按手、平手位、体前手、点肩折臂手、肩前折臂手、弓步、点步等动作要领;

2.了解蒙古族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并运用到组合中去;

3.掌握蒙古族基本体态、基本脚位、手位

10

肩训练

组合

1.掌握双肩、绕肩、柔肩、笑肩、耸肩、碎抖肩、硬肩等动作要领;

2.掌握肩部不同节奏的变换,以及肩部不同轨迹的运动路线

10

硬腕训练组合

1.掌握提腕、压腕、肩带腕等动作要领;

2.腕部能够松弛、灵活

10

胸背训练组合

1.掌握平步、垫步、含胸跨前端手、铲手、板腰、胸背柔臂等动作要领;

2.掌握蒙古族胸背训练时收与放的动律特点;

3.动律与呼吸能紧密配合

16

揉臂训练组合

1.掌握软手、抖手、抖手曲臂横移等动作要领;

2.由大臂带动肘部、腕部、手指去完成动作;

3.能把握揉臂的连贯性

16

马步训练组合

1.掌握摇篮步、碎步、刨步、倒换步、吸退步、旁伸步等动作要领;

2.掌握脚下的多变的节奏型;

3.下肢模仿马蹄能灵活松弛

12

实践汇报

蒙古族舞蹈舞台实践展示

2

 

 

 

 

维吾尔族

 

了解文化

1.了解该地域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

2.了解该地区舞蹈昂首、挺胸、直腰的体态特征;

3.了解赛乃姆、多郎等较为典型的节奏型

2

摇身点颤动律训练组合

1.掌握斜下手摇身点颤、拖帽式摇身点颤等动律特征;

2.掌握“颤而不窜”的动律特点,以及“赛乃姆”的节奏型

12

垫步训练组合

1.掌握横垫步、切分垫步等动作要领;

2.垫步能控制节奏和双脚协调

12

三步一抬训练组合

1.掌握三步一抬短句、夏克、转体三步一抬等动作要领;

2.掌握符点、切分的节奏型,以及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得开”的风格特点

12

进退步训练组合

1.掌握进退步、响指、遮阳托腮式、夏克等动作要领;

2.掌握符点、切分的节奏型,以及掌握维吾尔族舞蹈“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洒得开”的风格特点

12

刀郎齐克提曼风格组合

 

1.掌握压颤步、跺移步、两步一跺、夏克平转等动作要领;

2.膝盖能控制,以及在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的制约下,肢体能协调

16

转类技巧组合

1.掌握转、平转、蹉步踅腰转、点颤自转、板腰等动作要领;

2.掌握基础的维吾尔族转类技巧

16

实践汇报

维吾尔族舞蹈舞台实践展示

2

朝鲜族

了解文化

1.了解该地域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

2.了解动律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的朝鲜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

4

屈伸动律训练组合

1下肢能松弛;

2.呼吸与屈伸能协调配合;

3.掌握朝鲜族舞蹈的基本体态、韵律及节奏特点

16

 

手臂训练组合

 

1.掌握手臂抽、围、扛、推、扔等手臂的动作路线;

2.掌握弧线运动的规律;

3.掌握动作与节奏共振动、共起伏、共延续的特点

16

屈伸步伐

训练组合

1.掌握压碾步、平步、鹤步、横步等步伐要领;

2.掌握朝鲜族舞蹈动作的呼吸感觉,以及; 

在朝鲜族舞蹈风格的制约下,肢体能协调运用

16

实践汇报

朝鲜族舞蹈舞台实践展示

2

东北秧歌

 

 

 

 

 

 

 

 

 

 

了解文化

1.了解该地域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

2.了解东北秧歌的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

2

动律训练组合

1.掌握上下、前后、八字绕圆三种动律的要求;

2.能区分三种不同动律

10

手巾花训练组合

1.掌握里绕花、大小交替花、蝴蝶花、蚌壳花、肩上里外绕花、缠花、片花等动作要领;

2.掌握里绕花提、压腕的运动路线,以及不同手巾花的节奏型

10

踢步组合

1.掌握前踢步、后踢步、向阳花、扛肩花、小出手横过肩花、下捅花、大交替花等动作要领;

2.小腿能灵活;

3.掌握快出快回的动作要领

10

顿步组合

1.掌握顿步、小燕展翅、掸巾等动作要领;

2.小腿能灵活能力;

3.掌握顿步的艮劲儿

16

走场步训练组合

1.掌握走场步、交替花、叫鼓、片花、连鼓等动作要领;

2.小腿能灵活,以及上下身能协调配合

16

跳踢步组合

1.掌握跳踢步、蚌壳花、蝴蝶花、上捅花等动作要领;

2.脚腕能够控制,以及上下身能协调配合

14

实践汇报

东北秧歌舞台实践展示

2

 

 

 

 

 

 

 

云南花灯

 

 

 

 

了解文化

 

1.了解该地域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

2.了解云南花灯三种崴动律的风格特点

4

 

小崴动律训练组合

 

1.掌握捻扇、扛扇、放扇、别扇、点扇等动作要领;

2.掌握云南花灯“小”的步伐以及动律

16

反崴训练组合

1.掌握反崴步耳旁绕扇、小鱼抢水等动作要领;

2.掌握云南花灯“反”的步伐以及动律

16

正崴训练组合

1.掌握正崴步、提扇、抠扇、岩鹰展翅、小鱼抢水、蜻蜓点水等动作要领;

2.掌握云南花灯“正”的步伐以及动律

 

16

 

跳颠步训练组合

 

1.掌握跳颠步、掌颠步、吸撩跳颠转身步、横摆等步伐要领;

2.脚腕能够控制,以及上下身能协调配合

16

实践汇报

云南花灯舞台实践展示

2

安徽花鼓灯

了解文化

1.了解该地域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

2.了解安徽花鼓灯舞蹈的风格特点

4

动律组合

1.掌握上下、划圆动律、以及单手扁担式等动作要领;

2.掌握丰富多变的节奏型

12

扇花训练组合

1.掌握风摆柳、二姐梳头、团扇盘荷花、挽扇、捻扇、腹前合开扇等动作要领;

2.捻扇时手腕能灵活,以及上下身能协调

12

碎步训练组合

1.掌握碎步进退、碎步横移、扁担式、单凤展翅等动作要领;

2.掌握脚下碎步、圆场、横移碎步的灵活能力,以及上身舞姿的协调配合能力

16

风摆柳训练组合

1.掌握风摆柳、侧翻扇、扁担式、凤凰单展翅、蹭步等动作要领;

2.掌握风摆柳动律能力;

3.动律与侧翻扇能协调配合

16

梗步、车水步训练组合

1.掌握梗步、车水步、甩翻扇、遮阳扇等动作要领;

2.掌握脚下梗步、车水步的节奏型;

3.下肢能灵活

10

大兰花综合组合

1.掌握三回头、簸箕步、双环步、拔泥步等步伐要领;

2.掌握安徽花鼓灯舞蹈体态的“倾、拧”、动作的 “紧收、积蓄、突射”,脚下的“溜得起来,刹得住”等动态风格

20

实践汇报

安徽花鼓灯舞台实践展示

2

胶州秧歌

了解文化

1.了解该地域民间舞蹈的文化知识;

2.了解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

2

正丁字拧步训练组合

1.掌握正丁字拧步的动作要领;

2.在“三道弯”体态制约下,脚下能做到“拧、碾、抻、韧”的动作要求

16

倒丁字碾步训练组合

1.掌握倒丁字碾步的动作要领;

2.掌握节奏轻快的动作特点;

3.掌握 “拧、碾、抻、韧”的风格特点

10

八字绕扇训练组合

1.掌握提拧步、8字绕扇、拨扇等动作要领;

2.在“三道弯”体态制约下,上下能够协调配合;

3.掌握丰富多变节奏型

10

提拧步综合训练组合

1.掌握提拧步,拨步绕扇、八字绕扇等动作要领;

2.在“三道弯”体态的制约下,上下能够协调配合;

3.掌握丰富多变的节奏型

16

推扇组合

1.掌握推扇、嫚扭步、端扇、盘扇、抱扇等动作要领;

2.掌握推扇的节奏型,以及准确地把握山东胶州秧歌舞蹈“扭断腰” “三道弯” “拧、碾、抻、韧”的风格特点

14

小嫚走场综合训练组合

1.在山东胶州秧歌舞蹈风格的制约下,肢体能协调运用;

2.掌握山东胶州秧歌坚韧、挺拔、舒展、利落的风格特点

10

实践汇报

胶州秧歌舞台实践展示

2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上应从各民族舞的基本体态、基本动律、基本步法、基本手位等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开展,具体的训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使教学内容和过程更加合理性和科学性。

2.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各民族舞蹈动作的规范性,还要把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内在情绪、道具使用、技术技巧等,让学生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环境中逐步提高。教学阶段建议从“单一动作---复合短句---训练组合---综合组合”等逐步进行,建议男女分班教学。

3.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对学习各民族舞蹈的积极性;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培养舞蹈知识和肢体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5.组织学生观摩民族舞蹈剧目的演出,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增加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

(二)评价建议

1.针对学生的个性气质,主观思想的变化,运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遵循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加强学生对民间舞蹈文化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2.从基本体态动律(风格性)、情感表现力、身体的控制能力三个主要方面评价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既要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心智能力和审美意识等核心素养。

3.采用技能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总体评价方法。

4.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情况,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选用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有训练价值的动作素材作为训练内容。

3.教材内容的安排应循序渐进、充分考虑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重点,夯实职业发展的基石。

4.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充满新鲜活力,引入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1.充分利用排练场、教室、实验剧场等教学和实训场所,创设舞蹈演出或排练的工作情境。

2.实验剧场配备把杆、地胶、钢琴、镜子、多媒体等实训设备。

3.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舞蹈技能比赛,帮助学生较快地适应舞蹈演员的职业岗位环境。

4.安排学生观摩艺术表演团体的舞蹈演出,增强学生对舞蹈演员岗位的感性认识。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信息平台及专业教学资源,捕捉本专业的前沿信息,满足师生观摩教学的需要。

七、编制说明

1.本标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范围是本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六年制舞蹈表演专业。

2.本课程共计616学时,其中前三年248学时,不计学分,后三年368学时,计34学分。

 

 

 

 

 

 

 

 

 

基本乐理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是一门音乐理论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审美能力,为后续《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

64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基本乐理知识、技能学习及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舞蹈表演岗位需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按照基础性原则和舞蹈表演的基本职业能力要求,形成课程内容。

3.按照音的基本性质确定教学模块,按照知识的由浅入深,组织教学单元。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音乐基础知识,提高理论修养,适应舞蹈表演岗位的需要。

能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听辨简单旋律并记谱。

2.具备对常规节奏型和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典型节奏型的听辨能力。

3.能把乐理知识运用到实际舞蹈表演中。

4.在舞蹈练习与表演过程中,会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5.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初步形成高尚的音乐情趣和音乐素养。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

教学单元

内容及要求

课时

音的概念

1.了解音的产生及音的四种性质;

2.掌握乐音体系、音级、音列、音名、基本音级、变化音级的概念;

3.能够区别并了解乐音、噪音

2

音高

1.了解各种律制,掌握高音谱表简单音符;

2.认识标准音、中央C及标准音的国际高度;

3.掌握自然半、全音与变化半、全音;

4.掌握音的分组

2

音值

1.理解音的长短;

2.掌握单纯音符、休止符、附点音符

2

节奏、节拍

1.理解节奏与节拍的概念;

2.掌握各种节奏的特征;

3.了解并掌握2/4拍、3/4拍、4/4拍、6/8拍的典型节奏及正确的划拍方法,并区分强弱;

4.熟悉主要民族舞蹈的典型节奏型;

5.领会不同节奏与节拍在舞蹈中的作用;

6.运用所学节奏、节拍的知识,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舞蹈的表现力

8

音值组合法

1.掌握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规则;

2.能够正确记谱,规范书写

2

各种记号

记谱法

1.认识五线谱,理解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中音谱号的写法和意义;

2.掌握基本音符、附点音符的写法及复附点和附点的意义;

3.掌握各种变音记号的写法和意义;

4.掌握休止符的写法;

6.了解装饰音的重要意义并掌握装饰音的标记法;

7.熟悉各种省略记号

6

感情术语

1.掌握速度、力度术语的意义;

2.理解各种感情术语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

2

音程的构成

1.了解等音程及分类。掌握旋律、和声音程的定义;

2.理解音程的写法、读法、名称及标记;

3.掌握音程度数、级数和音数的意义和标记;

4.识别基本音级间所形成的各种音程;

5.能够区别单、复音程,自然、变化音程,协和、不协和音程 

6

音程的转位

1.掌握音程的转位方法;

2.理解转位音程的识别、构成方法

6

 

调号

1.理解调、调号的概念;

2.了解调号的产生并熟记各种升号调与降号

调,并能正确记写。

2

调式

1.了解调式音级的名称标记与特性;

2.掌握调式、调性的基本概念;

3.掌握确定调与调式的方法、步骤

2

调的五度循环和等音调

1.掌握调的五度循环的概念;

2.理解等音调的概念及意义

2

大小调式

1.理解大、小调式的特点和种类;

2.能够区别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

3.会分析大小调式的调式、曲调

4

五声调式

1.理解五声调式的概念;

2.掌握五声调式的特征,音级的名称与标记;

3.掌握五声调试音阶的写法;

4.能结合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感受五声调式的调式、调性、风格和特点

6

同宫系统

1.了解同宫系统各调式;

2.理解同宫系统的概念;

3.掌握同宫系统的特征。

2

和弦

1.掌握和弦的概念;

2.掌握三和弦的写法、读法、名称及标记并能识别;

3.掌握在基本音级上构成各类三和弦的方法

4

和弦的转位

1.理解三和弦转位的概念;

2.认识七和弦名称及属七、减七和弦的转位;

3.掌握三和弦转位的方法;

4.掌握三和弦原位与转位的区别

6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 教师应根据舞蹈专业学生活泼好动、可塑性强等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多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舞蹈专业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2.观摩舞蹈作品演出,组织演出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感性认识。

3.注重节奏、节拍、音准的训练,运用“听、唱、读、写”一体化模式,将理论基础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二)评价建议

尊重艺术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职业教育质量观,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创编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以及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

1.采用相对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音乐基础等多种因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效应采用试卷考核与综合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总体评价方法。

2.考试考核方式主要为听、唱、弹。既要注重评价学生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要关注学生艺术审美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3.关注过程性评价与评价结果相结合,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编写要符合艺术教学特点,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加强乐理与其它专业课的横向联系,注重各学科间的立体交融。

3.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引入乐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适应舞蹈表演职业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1.发挥课程组的团队作用,加强交流与学习。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及时捕捉本专业前沿信息,转化为信息化资源并实现共享。

七、编制说明

1.本标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舞蹈表演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六年制舞蹈表演专业。

2.本课程共计64学时,在前三年实施该三年不按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该课程不计学分

 

 

 

 

 

 

 

 

《表演基础练习》课程标准

 

 

第一学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体验到舞台行动的具体过程与环节,基本掌握舞台表演的基础知识和创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要求:

1选择熟悉的社会生活内容,学会构思比较简单的,合理有机的规定情境和人物行动线索,通过人物有机的,积极的舞台行动,排除妨碍人物行动的“障碍” 

2、运用有机的舞台行动展现一个完整的生活片段 

3、具备初步的表演概念,感受正确的舞台表演自我感觉,最后达到真实自然、有想象力的在舞台上生活。

 

二、教学内容

1、第一阶段表演元素练习32学时

本阶段的学习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表演元素,消除多余紧张,学会在舞台上注意力集中地、有逻辑地生活。

肌肉放松练习;

注意力集中练习;

想象练习;

④ 体会物体重量感、体积感、质感的练习;

人物行动逻辑性的练习;

无实物小品练习。

此外,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可酌情加入“人物模拟练习”、“动物模拟练习”等。

2、第二阶段单人小品练习(112学时)

训练学生在具体准确的规定情境下,运用连续的、不停顿的、积极有效地、彼此之间有着紧密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的“发现 ——判断——行动”的环节,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明确目的和一定思想意义的舞台行动。

人物简单行动练习;

人物简单行动目的的练习;

人物较复杂行动目的的练习。

 

三、教学方法

1课堂练习与理论讲授相结合 

2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戏剧导演本科教程》,李建平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1月,北京第一版

参考书目:《戏剧表演基础》梁伯龙李月文化艺术出版社

《表演技巧》(英)休·莫里森中国戏剧出版社

《戏剧表演学》胡导中国戏剧出版社

 

第二学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进一步训练和培养学生基本的表演能力,使其可以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组织积极有效的舞台行动,并具有初步的人物形象创造的能力。

要求:

1选择熟悉的社会生活内容,学会构思比较简单的,具有一定戏剧性因素的情节线索和规定情境,有想象力的再现生活;并学会在舞台上思考、判断,组织清晰有机的,积极有效的舞台行动 

2、学会运用具体有机的舞台行动展现一个完整的生活片段 

3、具备初步的表演概念,感受正确的舞台表演自我感觉,最后达到真实自然、有想象力的在舞台上生活。

 

二、教学内容

1、第一阶段双人无言交流小品练习(48学时)

训练学生掌握利用非语言方式进行人物间交流和舞台行动的能力。

“双人无言交流小品练习”是通过人物利用肢体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人物之间交流的一种练习;要求学生利用自身除语言外的一切手段,如肢体、眼神、精神状态、道具等,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最终达到改变对手的目的。

利用肢体语汇进行无语言简单交流的练习 

利用肢体语汇进行无语言较复杂交流的练习 

具有简单戏剧性事件的无语言交流练习。

2、第二阶段双人有语言交流小品练习(96学时)

训练学生掌握利用初步语言手段进行舞台行动的能力;训练学生了解和组织简单戏剧性事件的基本能力作业逐步过渡到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小品” 

 “双人有语言交流小品练习” 是通过人物利用包括语言在内的一切方是进行人物之间交流的一种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简洁有效、充满动作性的语言以及肢体、眼神、精神状态、道具等,向对方传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最终达到改变对手的目的。

利用语言和肢体语汇进行简单交流的练习    

利用语言和肢体语汇进行较复杂交流的练习 

具有简单戏剧性事件的有语言的交流练习。

此外,根据以上教学情况,可酌情加入“观察生活练习”。

3、第三阶段:剧本片段排练(60学时)

学生选择熟悉或可以理解的中国话剧剧本片段或者学生选择现代文学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改编,由教师辅导学生排演在排练中使学生学会分析剧本所提供的规定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逻辑,初步体会创造人物形象的过程,并进一步巩固表演练习基础。

4、第四阶段:讲述生活练习(12学时)

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社会生活内容,形象生动的进行讲述,

 

三、教学方法

1课堂练习与理论讲授结合 

2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理论分析 

3本学216学时。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戏剧导演本科教程》,李建平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1月,北京第一版

参考书目:《演艺的历史》(英国)尼尔·格兰特黄跃华等译希望出版社          

《论话剧导表演艺术》张仁里中国戏剧出版社

 

 

 

《台词》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舞台语言的一般规律,具备一定的舞台语言表现能力,学会运用舞台语言创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要求:

1、学会运用呼吸、发声、吐字、等语言表现方法;

2、基本掌握舞台语言的艺术规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舞台语言基本功训练

1、呼吸、发声、吐字练习

2、声母、韵母、儿化、惯口练习             20学时

3、基本功综合练习, 短文练习               16学时

第二学期:舞台语言表现力训练

1、重音与停顿

2、语气语调练习, 寓言练习                 18学时

3、语言表现力综合练习、散文练习           18学时

第三学期:舞台语言艺术处理、角色台词

1、对角色台词的分析与理解

2、语言行动的分析, 独白练习              18学时

3、潜台词的挖掘

4、内心独白的寻找

5、舞台语言对白练习                      18学时  

 

三、教学方法

大课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期中考试, 占30%

期末考试, 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台词教材》一、二,高凌云,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2月

参考书目:《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文化艺术出版社

 

 

 

 

 

 

 

 

 

 

 

 

 

 

 

 

 

 

 

 

 

 

 

 

 

 

 

 

 

 

 

 

 

《形体》课程教学大纲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和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自身形体控制要领,基本掌握各种形体的舞台表现技能,领悟和加强形体的可塑性和表现力, 从而拓展导演的想象力与创作手段。

要求:

1、基本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肌体,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并加强节奏感;

2、掌握跌、扑、翻、滚、打等舞台技巧性的技能;

基本了解戏曲身段中的各个行当的步态、指法、身段并基本掌握其要领.;

3、基本把握住欧洲代表性舞蹈和中国民族民间舞等各种不同舞蹈的风格、韵律、气质、节奏。

 

二、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

1、戏曲形体基本功,舞台技巧练习              18学时

2、 戏曲身段练习                             18学时

第二学期:中外代表性舞蹈                       36学时

第三学期:中外代表性舞蹈                      36学时

 

三、教学方法

1、课堂集体授课, 现场示范并单独辅导.

2、分大组、小组及个别完成教学

3、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不同形体基础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安排。

 

四、考核方式

1、期中为考查, 评分为及格和不及格。

2、 期末为考试, 满分为10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谈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形体锻炼》,白云生著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 1957.2

戏曲的唱念和形体锻炼》,白云生著北京音乐出版社, 1962. 5

形体训练》,常薏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

形体训练"基本功"教材》,中国戏曲学校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62.12

舞蹈与形体训练》,崔秀珍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

形体训练纲论》,杨斌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1

形体训练教程》,富嘉贞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7.1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艺术基本理论的讲授,采用理论阐释与具体艺术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原理,从而由浅入深、融会贯通地掌握艺术理论知识,提高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要求:

1、能够正确理解和基本掌握正确的艺术理论知识;

2、提高鉴赏与分析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 (2课时)

教学重点:上层建筑内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2、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 (2课时)

教学重点:艺术的双重性、艺术以形象的方式认识世界。

3、艺术创造美,是审美对象。 (2课时)

教学重点: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4、艺术以感性的方式提供娱乐。 (2课时)

教学重点:艺术提供丰富多样的生命体验和娱乐。

5、艺术门类论—美术。 (2课时)

教学重点:空间的造型性和时间的凝固性。

6、艺术门类论—音乐。 (2课时)

教学重点:结构化的音响、形式感和抽象性。

7、艺术门类论—戏剧。 (2课时)

教学重点:扮演性、剧场性、故事性。

8、艺术门类论—电影。 (2课时)

教学重点:动态的镜头与剪辑性。

9、艺术发展论—起源。 (2课时)

教学重点:游戏说、巫术说、生产劳动实践说。

10、艺术发展论—动力。 (2课时)

教学重点: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和他律性。

11、艺术发展论—影响。

教学重点: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12、艺术创作论。 (2课时)

教学重点: 艺术家、形象思维。

13、艺术作品论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4、艺术的意义。 (2课时)

教学重点:艺术作品意蕴的三个层次。

15、艺术接受论—接受。 (2课时)

教学重点:艺术接受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16、艺术接受论—传播。 (2课时)

教学重点:艺术传播的基本结构。

17、艺术接受论—批评与欣赏。 (2课时)

教学重点:艺术批评与艺术欣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配之以文字、图像、视频资料,以及师生的现场问答。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期中考试(开卷)和期末书面考试(闭卷)的考核方式,其中,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西方美学通史—二十世纪美学》,朱立元、张德兴等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导演元素练习》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

【物件小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与练习,训练学生组织、处理中心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构思戏剧性事件、戏剧性人物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对戏剧基本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和更熟练的掌握

要求:

1,熟悉导演工作的基本元素与基本技能 

2,掌握利用导演手段清晰的叙述戏剧情节和戏剧事件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适宜在舞台上展示的物件,围绕这一物件设计人物和人物关系,组织矛盾冲突,推进舞台行动揭示人物关系表达积极的思想倾向

2、训练学生运用物件组织矛盾冲突、塑造人物,以揭示作品思想内涵。

 

三、教学方法

1、课堂作业与理论讲授结合;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一定量的排练辅导;

3、学生互为导演与演员。

 

四、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上半学期进行“物件小品”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戏剧导演本科教程》,李建平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1月,北京第一版

参考书目:《论戏剧性》谭霈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导演入门》熊源伟中国戏剧出版社

         《“雷雨”的舞台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

         《“龙须沟”的舞台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

         《“骆驼祥子”的舞台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

         《“蔡文姬”的舞台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

         《“茶馆”的舞台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

参考剧目: 1、《曹禺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老舍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3、《郭沫若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4、《田汉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5、《吴祖光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                                                                                                                                            

6、《夏衍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7、《元人杂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8、《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9、《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10、王实甫《西厢记》作家出版社                                                              

11、高明《琵琶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12、汤显祖《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                                                        

14、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      

15、 《中国话剧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16、 《探索戏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音乐音响小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与练习,训练学生构思戏剧性事件、戏剧性人物关系的能力,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舞台听觉语汇的能力使学生对戏剧基本规律有更深的了解和更熟练的掌握。

要求:

1、熟悉导演工作的基本元素与基本技能 

2、掌握利用导演手段清晰的叙述戏剧情节和戏剧事件发展过程的能力

3、独立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艺术完整性的小品

 

二、教学内容

1、由学生自由选择“音乐小品”或“音响小品”进行构思并体现。也可改编小说及其它文学作品(不包括话剧剧本)

2、人物和事件的发展真实自然,有机合理 

3、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结构相对完整

4、音乐音响必须是有源的,是客观的,不能只是一种情绪的点缀和渲染。必须使音乐或音响因素在小品中成为戏剧情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5、训练学生运用舞台听觉语汇组织矛盾冲突、塑造人物,以揭示作品思想内涵。

 

三、教学方法

1、课堂作业与理论讲授结合。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一定量的排练辅导。

3、学生互为导演与演员。

 

四、考核方式

第一学期下半学期进行“音乐音响小品”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戏剧导演本科教程》,李建平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1月 北京第一版

参考书目:1、《戏剧剖析》(英)马丁·艾思林中国戏剧出版社 

2、《戏剧美学论集》李泽厚宗白华等上海文艺出版社 

3、《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4、《导演术基础》, 张骏祥中国戏剧出版社 

5、《朱端钧的戏剧艺术》, 王复民等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6、《导演基础知识讲话》, 何之安广东省群众艺术馆印, 

7、《导演全程经纬录》, 吴仞之上海文艺出版社                  

8、《画外音》, 郑君里中国电影出版社                                  

9、《导演的话》, 黄佐临 中国戏剧出版社                                        

10、《我的写意戏剧观》, 黄佐临 中国戏剧出版社                                          

11、《焦菊隐戏剧论文集》, 焦菊隐 上海文艺出版社                                                    

12、《话剧表演导演艺术探索》,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主编                      

13、《西方著名导演论导演与表演》, 杜定宇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参考剧目: 1、《莫里哀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易卜生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3、《梅特林克戏剧四种》外国文学出版社                                                    

4、《斯特林堡选集·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5、《契珂夫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6、《奥尼尔剧作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7、《皮兰德娄剧作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                                                                                

8、《布莱希特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9、《萨特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0、《迪伦马特喜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1、《阿瑟·密勒剧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2、《万比洛夫戏剧集》安徽人民出版社                                    13、《阿尔布卓夫戏剧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4、《罗佐夫戏剧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二学期

【画面小品】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与练习,训练学生根据客观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尝试从一度创作过渡到二度创作的具体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二度创作的基本能力 

要求:

1、运用舞台有机停顿、舞台调度解释剧本和人物的能力

2、尝试处理舞台空间处理舞台有机停顿处理一般的舞台画面

3、掌握舞台调度的有机性,并学会通过舞台调度和舞台有机停顿去揭示剧本内涵和人物关系的实质。

 

二、教学内容  

   1、由学生选取一幅环境具体、人物精炼、具有戏剧性冲突可能的静止画面,得到教师认可后,进行剧本构思

2、要求通过人物有机合理的行动,最终将剧本的结尾有机地停顿在选取的画面上

3、训练学生运用客观画面进行有想象力的创造,组织合理有机地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画面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方法

1课堂作业与理论讲授结合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一定量的排练辅导 

3、学生互为导演演员。

 

四、考核方式

1、分教学内容进行考试 

2、第二学期分批进行“画面小品”考试。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戏剧导演本科教程》,李建平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1月 北京第一版

参考书目: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课》中国戏剧出版社                            

        2、《我的艺术生活》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3、《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 》中国电影出版社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演员的培养》,(苏联)·克里斯蒂中国戏剧出版社

5、《布莱希特论戏剧》(德)布莱希特中国戏剧出版社

6、《布莱希特传》(德)弗尔克尔中国戏剧出版社                  

7、《论剧场艺术》(英)戈登·克雷文化艺术出版社                

8、《梅耶荷德谈话录》苏联)梅耶荷德中国戏剧出版社                  

9、《论梅耶荷德戏剧艺术》,苏联)帕·马尔科夫等上海文艺出版社        

参考剧目:1、《外国剧作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2、《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中国戏剧出版社                                

         3、《外国当代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                                                                                                            

4、《外国独幕剧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5、《荒诞派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多幕剧演出创造》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以及对经典的或有代表性的中外话剧剧本排练演出,使学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和熟悉导演二度创作的全过程,掌握创造完整舞台艺术形象的全过程

要求 

1分场导演在全剧统一构思之下完成自己的导演艺术创造,并达到导演构思的要求 

2了解和熟悉舞台美术各部门的艺术创造过程 

3剧目的排练达到实习演出的水平。

 

教学内容

1剧本分析 指导学生准确深刻的分析剧本和人物的思想和哲理内涵,分析剧本的风格体裁,分析剧本的艺术特色。(约4周)

2导演构思 在分析剧本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剧本思想和哲理内涵的,具有艺术想象力的导演构思,在教师的指导下最终形成统一的导演构思。(约2周)

3排练 在导演构思的基础上,学生担任分场导演进行排练,体现导演构思根据导演构思完成角色创造 再由教师进行排练指导。(约10周)

4剧场合成与彩排指导学生熟悉演出艺术的工艺流程通过合成、彩排最终完成导演构思的体现。(约1周)

5实习演出:在演出过程中对导表演艺术以及演出各部门进行调整和提高,进一步完善、提高演出艺术。(约1周)

 

三、教学方法 

1、由本班学生互为演员导演 

2、由学生担任分场导演进行排练 

3、由教师全剧综合排练 

 

四、考核方式 

根据学期综合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戏剧导演本科教程》,李建平编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1月,北京第一版

参考书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导演课》中国戏剧出版社                                

《论剧场艺术》(英)克登·克雷文化艺术出版社

《戏剧剖析》(英)马丁·爱思林中国戏剧出版社

《戏剧技巧》(英)乔治·贝克中国戏剧出版社

《汉堡剧评》(德)莱辛上海译文出版社

 

 

 

 

 

 

 

 

 

 

 

 

 

 

 

 

 

 

 

 

 

 

 

 

 

 

 

 

《剧本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中外经典剧本的解读与分析,使学生理解一批代表性剧作的背景、内涵、风格特点以及相关的戏剧、艺术理论,掌握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剧本的各种方法,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

1、课前阅读剧本,并准备教师提出的思考题;

2、掌握解读与分析剧本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2、《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

3、《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4、《雷雨》(中国:曹禺)

5、《榆树下的欲望》(美国:尤金.奥尼尔)

6、《青鸟》(比利时:梅特林克)

7、《从清晨到午夜》(德国:凯泽)

8、《绝不付账》(意大利:达里奥伏)

9、《欲望号街车》(美国:田纳西威廉斯)

10、《恋爱的犀牛》(中国:廖一梅)

 

2、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结合课程讲授、辩论、片断表演及论文写作指导。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终为闭卷考试。平时与期中占30 %;期终占70 %,总分为100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二,三)汪义群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

《世界文学金库 戏剧卷》,荣广润  煸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讲授与欣赏,使学生接受音乐的必要知识、陶冶性情、活跃思维、触类旁通,提高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要求;

   1、把握基本音乐常识和主要体裁形式,了解不同时代、不同作品的风格特征;

2、基本具备复调思维、交响思维的良好艺术观念;

3、基本具备鉴别、选择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音乐审美(音响信号、声音刺激、直观感应、心理反应、综合记忆、审美升华)

2、音乐构成(音阶调式、三种乐律、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旋律节奏、和声复调)

3、音乐体裁(声乐、器乐、音乐戏剧、民歌、创作歌曲、民族器乐的特殊旋法)

4、合唱艺术(合唱的历史发展、合唱的协调、均衡、和谐、合唱不同类型)

5、艺术歌曲(Lied、Chanson、POMAHC、诗意、伴奏、美声Bel、canto、名作分析)

6、交响音乐(恢宏、博大、深邃、戏剧性表现力、交响乐队、培养交响思维)      

7、交响乐种(交响曲—器乐音乐的最高形式、乐章布局、主要曲式、协奏曲、交响诗、序曲、组曲)

8、室内音乐(与音乐剧场及教堂音乐相对的小型合奏形式、内心听觉培养、各类重奏形式)9、歌剧艺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音乐形式要素、声部分类、与话剧戏曲之比较)

10、歌剧名作(A·斯卡拉弟、吕利、格鲁克、罗西尼、唐尼采蒂、贝里尼、威尔弟、普契尼、瓦格纳、柴可夫斯基)

11、影视音乐(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功能、声源分类、几种常见声画进行方式)

12、芭蕾音乐(芭蕾的基本概念、音乐的主导作用、芭蕾改革进程、舞姿、舞步、  

不同风格的代表作)

13、爵士音乐(奴隶的天才创造、早期来源、Spiriua、Ragtime、Blues、Swing、Rock)

14、音乐剧(大众化娱乐性舞台表演艺术、民间歌舞、杂耍、喜歌剧、轻歌剧的影响、名作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堂欣赏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

1、期中短文,作为平时成绩,占40%。

2、期末闭卷考试,占60%。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师自编教材《交响音乐》、《音乐曲目》                                          

   《歌剧概论》,钱 苑

 

 

 

 

 

 

 

 

 

 

 

 

 

 

 

 

 

 

 

 

基训课教学大纲

一年级:

一年级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今后学习中所要达到的技术技巧初步打下正确的概念和基础。

通过扶把和中间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动作的规格要领,着重改变自然形态,培养髋、膝、踝外开的概念,躯干的正直,重心感觉以及腿在45-90度以上的控制能力和简单的半脚尖的练习。

通过各种简单的跳跃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跳跃起落的正确方法。

学习七个手位,基本舞姿和简单舞步,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头、手臂和身体的协调配合,从最简单的练习开始,就要求学生注意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建立初步的节奏感。

把杆:

1.脚的位置,一、二、三、四、五位。

2.汤丢,一五位前旁后、压脚跟旁。

3.迪米和格朗普利也,一二四五位。

4.热泰,一五位前旁后。

5.隆代让啊泰,45度的迪米和格朗的,昂的沃,昂得当。

6.皮梯巴特芒,苏罗库的皮耶

7.弗拉配和杜布鲁弗拉配,点地的和25度的,前旁后。

8.丰丢和杜布鲁,点地的45度的,前旁后。

9.波地步啦,一五位前后腰,二位旁腰。

10.阿达丢,45-90度嘞嘞为郞,代弗拉配,前旁后。迪米隆的让,                昂的沃,昂得当,第二阿拉贝斯。

11.格朗巴特芒热泰,前旁后。

12.嘞嘞畏,一、二、五位双脚和单脚。

13.普利也索特妞原地和带二分之一,昂托囊。

14.帕蒂不瑞。

中间:

把杆上的动作中间做

1.舞台的8个方位

2.点地和45度的舞姿:克罗则,艾发赛,阿拉贝斯。

3.手位

4.汤里也点地的

5.巴朗赛

跳跃

1.索代一二五位

2.沙石芒待匹也

3.艾沙佩

4.阿桑不列和都贝啊桑不列  前旁后

5.格里萨

6.日代

7.库佩

8.西松飞尔麦  前旁后

9.西松风丢

10.沙赛

11.西松桑贝尔

二年级

仍然要把重点放在扶把训练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一年级所学的动作和规格和基本概念,在部分把上和中间练习中带半脚尖,训练后背、腰、腿部的肌肉感觉和能力,注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二年级要在跳跃练习中运用舞姿和方向,练习身体的控制能力和腿的灵活,进一步要跳跃起落的正确方式。

开始学习各种基本的旋转(原地,行进和空转),让学生初步了解旋转的基本功方法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

加强各种基本舞姿和方向的训练,在训练中增加少量的辅助和连接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和舞蹈感觉。

把杆

1.格朗隆德让日代

2.弗拉配 半脚尖做

3.圆的波代不拉

4.风丢 半脚尖做  45  东贝  夫艾代 代嘎热

5.巴特芒苏特钮  45  前旁后   带昂图囊二分之一

6.阿达就  包括部分动作半脚尖 阿提丢 格朗隆德让 艾夫代 代嘎热 艾嘎代

中间

1.丰丢全脚和半脚尖

2.阿达丢90度舞姿

3.90度汤里也。

4.大舞姿托郎

5.帕蒂不瑞向旁和带昂托囊。

6.五位皮瑞特,昂的沃、昂得当,一圈。

7.舍内,4-6个。

跳跃

1.唐累畏,在库德皮耶上做。

2.啊桑布莱前后。

3.帕法伊。

4.西松殴沃,前后带舞姿。

5.热泰向旁。

6.格朗唐累畏

三年级

这是转 入中国古典舞基训前最后一个学期的芭蕾课,在全面展开半脚尖训练,继续强调各种动作的基本规范的同时,注重发展身体部位的力量,是动作的开绷直观念以及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教授和公户各类旋转动作(含把上夫艾代、昂的沃),进行大舞姿转的准备练习,建立良好的身体重心和旋转方法。

增加中跳和大跳的动作种类,让学生练习并学会各种类型的跳跃动作。

要在肢体的解放、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动作的开绷直与灵活性,垂直重心,旋转技术和跳跃动作基本类型与方法,音乐节奏感,全方位的为下学期转入中国古典舞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把杆

1.唐累畏接弗衣泰昂的沃。

2.普利也累累畏,旁腿90度(男)

3.弗衣泰准备动作。

4.得弗拉佩巴罗得。

5.90度东贝和带嗝瑞。

中间

1.阿达丢,第四阿拉贝斯,旁腿的托郎,90度的弗衣泰和带嗝瑞。

2.格朗皮瑞特准备动作,阿提丢昂得当,阿拉色刚昂和沃(男)。

3.舍内6

4.皮克昂得当4个(女)。

跳跃

1.杜布鲁艾莎培吧替由。

2.格朗阿桑布莱,用法伊或沙瑟接。

3.格朗弗衣泰索泰。

4.格朗热泰,用库佩或沙瑟接

5.原地分腿跳。

6.倒踢紫金冠跳(女)

7.空转一圈(男)

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

二年级第一学期

在一年芭蕾基训和毯技课腰、腿软开度训练的基础上,进入中国无基本训练,因为芭蕾基训要持续两年半,所以种古典舞训练暂不从把上系类动作开始,而选择从基本手位、脚位、舞姿、步法及动作元素切入,向学生传授中国古典舞的身法、动作等基本动作与知识,并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

主要内容:

(1)基本功律:

提、沉、拧、倾、冲、靠、含、腆、移、旁提、平圆、立圆、八字圆

(二)脚的位置;

八字步、丁字步、踏步、弓箭步、大掖步

(三)手腕臂:

1.手的形态:掌、指、拳

2.手的基本位置:

垂手(自然位)、插腰、双背手、山膀、按掌、顺风旗、拍掌、托掌、提襟、冲掌

(4)手、腕、臂的基本功式

1.手、手臂大、小三节的提、沉、起、落

2.抬、撩、拉、晃、切、盖

3.提、压腕

4.盘腕:向里、向外

(五)眼神:

点的训练,眼睛定位

二年级第二学期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手、腕、臂基本功式、步法、舞姿及眼神的教学,继续基本动率练习,开始进入翻身练习,引导学生主意动作过程中的呼吸和表演意识,避免僵硬和呆板

主要内容

(1)眼神:

线的练习:眼睛的环动与横线的运动

神的练习:与呼吸提沉的配合

(2)步法:

圆场:在直线、斜线、横线上进行

慢步:横步

(3)手、腕、臂基本攻式

1.掏手

2.分手

3.穿手:上穿手、平穿、单臂与双臂交替

4.磨手

5.摇臂

6.风火轮:分解与完整的

(四)腰的练习

涮腰:交叉手分解与完整的

(5)舞姿

1.踏步蹲

2.吸腿拧身

3.立身射燕

(六)

踏步翻身:分解与完整的

三年级第一学期

进一步学习新的手、腕、臂的基本功式,舞姿,不发表及复合动律,踏步翻身和点翻身进行完整的练习,为下学期全面转入中国古典舞训练做好准备。

主要内容:

(1)手、腕、臂的基本懂式

1.云手系列:小五花,云手。大柔球

2.斜穿手:(向上、向下)

(2)步法

1.马步(男)

2.扑步:花帮步,掰扣步

3.圆场:(圆圈与绕靶子、拧倾舞姿简单变化中进行)

4.挫步

(3)舞姿

髋端腿、卧鱼

(4)复合动律

1.拧倾(在踏步、大掖步、髋腿蹲上做0

拧仰(在踏步、大八字步、卧鱼上做)

2.云间转腰

(5)翻身

1.点地翻身(1-2个)

2.串翻身(1-2

3.跳踏步翻身

中国古典基训部分

三年级第二学期

在承接两年半芭蕾及一年半的古典舞基础训练的基础上,本学期全面转入中国古典舞基训。在公户芭蕾基训开、蹦、直、垂直重心、转与跳基本方式的同时,及时进行古典舞特有舞姿动作的教学,加强腰的练习与腿在90°以上的练习,学习新的跳跃与技巧动作,把上加强半脚尖的练习,并加强呼吸的运用。搞好芭蕾基训与古典基训的衔接与转换。

主要内容:

扶把:

1.弹腿(45°  90°)

2.撩腿

3.腰的练习:

胸腰、旁腰、涮腰 、姿态斜腰

4 舞姿:

鹰展翅、大射燕、斜探海、踹燕、探海、

旁腿转的准备练习(男)

5.大踢腿:

前、旁腿180°(踢扳)

倒踢紫金冠(踢扳)

6 带踢腿的单腿变身

中间:

1.躯干的练习:头、肩、腰的伸展练习

2.把上各种动作、舞姿的离把练习

3.大踢腿;

行进踢前、旁腿(4拍或2拍一次)

原地踢后退(8拍或4拍一次)

踢、扳、前、旁、后、双、动

4. 四位(五位)转向里、向外(1-2)圈

二位转向里(1-2圈)(男)

跨转(1-2圈)(男)

平转(2-4

上步掖腿转(2-4个)(女)

旁腿转 (开法儿)

5.翻身:

点翻身(2-4个)

串翻身(2-4个)

6.跳:

小掖腿跳

射燕跳(双起单落的,单起单落的)

后欢后

空转(男1-2圈)

凌空转

倒踢紫金冠(女)

7.技巧:

大蹦子直线2-4

飞脚

扫堂

旋子

 

 

 

 

 

 

 

 

 

 

 

 

 

 

 

 

 

 

 

 

 

 

 

 

 

 

 

 

 

 

 

 

 

 

 

 

 

 

 

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大纲

 

内容

要求

备注

 

 

 

 

 

东北秧歌

1.动律组合

2.手巾花绕花组合

3.踢步组合

藏族

1.颤膝组合

2.传统组合库玛拉

3.屈伸组合

1.东北秧歌动律组合内容包含: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压脚跟、双推山、双护头、双搭肩

2.东北秧歌手巾花绕花组合内容包含:绕花、交替花、双臂花、肩上花、蝴蝶花、蚌壳花

3.东北秧歌踢步组合内容包含(这个组合也可以把前踢步和  后踢步分开成为两个组合):单一前踢步、双臂花前踢步、划圆前踢步、前踢步下捅花、单一后踢步、单臂花后踢步、双臂花后踢步、交替花后踢步、十字后踢步

4.藏族颤膝组合内容包含:碎踏步、单一颤膝、冈达、第一基本步、第二基本步、七下退踏步、连三步、退踏步、滴答步、抬踏步

5.藏族传统组合库玛拉:这是一个传统性组合,要求音乐和动作必须是按照原本的组合来进行教授

6.藏族屈伸组合内容包含:屈伸、屈伸靠步、屈伸平步、屈伸拖步、屈伸坐懈胯

 

 

 

 

 

 

 

 

 

 

 

内容

要求

备注

 

 

 

 

 

 

东北秧歌

1.跳踢步组合

2.顿步组合

3.片花组合

藏族

1.弦子组合

2.撩步组合

3.牧区组合

 

1.东北秧歌跳踢步组合内容包含:后跳踢步、小燕展翅跳踢步、蝴蝶花跳踢步、蚌壳花跳踢步、肩上花跳踢步、小搓步跳踢

2. 东北秧歌顿步组合内容包含:颤顿、抻顿、顿步肩上搭巾、顿步砍绕花、

3. 东北秧歌片花组合内容包含:里片花、外片花、三片花、顶转

4. 藏族弦子组合内容包含:平步、拖步、靠步、三步一靠、手位、撩步、孔雀吃水(女)

5. 藏族撩步组合内容包含:带变身的三步一撩、一步一撩、两步跺撩、带手位的三步一撩

6.藏族牧区组合内容包含:顿颤跟步、刨步、点踏步、转体刨步、之字刨步、横移步点踏、扬盖袖、扬盖袖点踏步、

 

 

 

 

 

 

 

 

 

 

 

 

 

 

 

 

内容

要求

备注

 

 

 

 

 

 

 

 

 

 

 

 

 

 

蒙族

1.蒙族体态组合

2.蒙族肩组合

3.蒙族硬腕组合

维族

1.维族动律组合

2.维族眼神组合

3.维族垫步组合

1.蒙族体态组合内容包含:

手位胯前、体前、斜下、平开、斜上、胸前、叉腰,脚位踏步、点步、基本体态

2.蒙族肩组合内容包含:硬肩、柔肩、双肩、绕肩、单耸肩、双耸肩、笑肩、碎抖肩

3.蒙族硬腕组合内容包含:双手提压腕、交替提压腕、单臂提压腕、胸前提压腕、斜上提压腕、弓箭步提压腕

4.维族动律组合内容包含:基本动律、点颤、自由步、遮羞式、撤移步、点肩平穿、插花式、移颈、摇身点颤、推柔手、摊绕腕、拖帽式、扶胸式

5.维族眼神组合内容包含:斜上眼神、平式眼神、移颈加眼神

6.维族垫步组合内容包含:横垫步、切分横垫步、进退步、拖帽式横垫步

 

 

 

内容

要求

备注

 

 

 

 

 

 

 

 

 

 

 

 

 

 

蒙族

1.柔臂组合

2.胸背组合

3.马步组合

维族

1.切克缇曼组合

2.维族三步一抬组合

3.维族转组合

 

1.蒙族柔臂组合内容包含:正软手、反软手、上下柔臂、拧转柔臂、绕圆柔臂、横移柔臂、碎步柔臂

2.蒙族胸背组合内容包含:前后胸背、环绕胸背、上后胸背、拧转胸背、板腰、快速胸背

3.蒙族马步组合内容包含:立掌步、跺掌步、刨步、倒换步、吸腿步、摇篮马步、旁伸步、勒马步、前踢跑马步、交叉步勒马转

4.维族刀郎组合内容包含:两步一跺、压颤步前进与后退、两步一跺接双起单落、两步一跺转体式、吸掖腿接穿手大蹉步

5.维族三步一抬组合内容包含:三步一抬、转体三步一抬、三步一抬横移、夏克扶膝转

6.维族转组合内容包含:平转、翻身转、各类舞姿转、舞姿转接甩腰

 

 

 

 

内容

要求

备注

 

 

 

 

 

 

 

 

 

 

 

 

 

 

胶州

1.正丁字八字绕扇组合

2.倒丁字组合

3.推扇组合

4.跑场组合

朝鲜

1.呼吸组合

2.手位组合

 

1. 胶州正丁字八字绕扇组合内容包含:正丁字拧步、八字绕扇正丁字拧步、合扇八字绕扇、开扇八字绕扇、三道弯

2. 胶州倒丁字组合内容包含:倒丁字碾步、大撇扇、合扇、拨扇、倒丁字碾步探步拨扇

3. 胶州推扇组合内容包含:推扇、斜上推扇、旁推扇、斜下推扇、盘扇、抱扇

4. 朝鲜呼吸组合内容包含:屈伸呼吸、移动屈伸呼吸、基本脚位屈伸、拧身屈伸

5. 朝鲜手位组合内容包含:抽手、围手、扛手、推手、扔手、扛背手、小划

 

 

 

内容

要求

备注

 

 

 

 

 

 

 

 

 

 

 

 

 

 

东北秧歌、藏族、蒙族、维族、胶州5个民族民间表演性综合组合

5个民族民间表演性综合组合要求:自编综合性表演组合要求动作规范、风格、韵律、特点、特征要把握,同时还要强调音乐的节奏分配和舞蹈的表演性。

 

 

软开度毯功教学大纲

本大纲对软开度技巧课中学生的必须动作和选学动作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必学动作是基础教学的部分,是普通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有效的科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在结业时能能够掌握百分之七十的必学动作,选学动作是为培养突出人才,丰富教学内容而确定的动作。目的既要保证基础教学的普遍性,又要发扬学生的特长,进一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发展创造一些有难度的技巧动作。以达到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年级教学任务

改变学生自然体态,解放身体各部关节,不失时机的解决软开度素质,重点放在学生的肩、腰、髋三大关节灵活性和腿部韧带、肌腱的柔韧性,强调科学性和舞蹈美感的培养。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并强调趣味性,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学年上半学期

每周6次12小节

训练内容:

基础常规(软开度):

肩的训练:

1、把上压肩、反拉肩、摻肩。压正肩双臂夹住耳朵,肘关节搭在把杆上,塌腰,背部颈部向下使劲伸展开,腋下撑开,反拉肩背对把杆,双手伸直握住,重拍点向后甩开。

2、把下甩双肩、单肩、反肩。双肩手臂伸直握住掌心对外,过程中双臂用力向后甩起展开腋下,手臂不能不弯曲。单肩手臂伸直,一上一下同时向后甩起,尽可能的掌心相碰。反肩双肩背于身后握住,身体向前倾的同时双手向前击打地面。

3、转肩。双手间的距离从长到短逐步递减,训练肩关的灵活性,最终达到转手转肩。

腰的训练:

1、要主要分为几段:上胸腰、胸腰、中腰和大腰。训练同时要让同学清楚地知道每一节的位置,并学会正确的运用每一节腰。

2、把上单一腰灵活训练、甩腰、跪地顶腰、坐地挑腰、直立空腰,通过训练过程解决学生的腰部灵活。

3、单手扶把空腰、甩腰。重点是学生清楚并准确的摆出每一节腰的位置,并且通过甩腰的节奏分配训练腰部的能力,为把下做准备。

4、地面站立的甩腰、下腰、空腰,分段分解训练。训练过程中多强调胸部和中腰的训练,过程中用节奏串联,要慢到快循序渐进,找到过程中的菱角点,训练学生的腰部力量。

5、跪地下腰、竖叉甩抓。

腿的训练:

腿主要分为:前腿、旁腿、后腿。第一学期重点以前、旁腿为主,后腿根据班级的情况灵活掌握。

前腿:

1、地面俩人一组前屈、板凳前屈。要求前屈过程中,膝盖伸直,从跨跟处断开,后背拉直延伸,腹部开始一点一点向腿上贴,勾脚用下巴够脚尖。训练前跨跟断开及膝盖后侧的韧带。

2、架腿、压腿。先从板凳架腿开始,找准位置,训练的同时要求同学的主力腿外开,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加入上身外下压腿,跨跟收正腿挡半边身体贴住,勾脚脚尖努力碰头。架腿和把杆架腿同时进行,要求基本一致。

3、踢腿、搬腿。单手扶把踢腿,勾脚从45°、90°、150°到180°,在踢腿跨跟的过程中强调身体的直立、脚下的外开、上下腿的力度速度准确度。搬腿在正跨踢腿达到150°的条件下进行训练

4、行进踢腿。双手叉腰,过程要求基本于把上一致。

跨的练习:

跨的训练主要是为了解决大腿内侧韧带的松弛和跨关节的灵活性。同时训练跨跟能力。

耗跨、打垮。耗跨主要可以借助沙袋和板凳,时间上要有所控制,从短到长逐渐进行。打垮主要分坐地打垮、躺地打垮、趴地打垮,练习跨跟能力。

肩倒立

基础技巧:

1、学会踢墙倒立

2、甩顶练习

3、前后翻滚

4、侧手翻

5、原地逐步、三步逐步、助跑逐步。

学年:第一学年下半学期

每周6次12小节

训练内容:

基础常规(软开度)

在上学期将基本软开度解决后,本学期开始进入新课,基本训练的动作以学生活动为主。下半学期主抓后跨跟,加强后腿的训练。

肩的训练

主要加强转肩训练,把上把下的压、甩为主

腰的训练

加强腰部能力的训练,尤其是甩腰的力度和速度。在训练腰部软开度的同时完成腰部动作。

胸顶、胸顶分腿、胸顶打腿。

前抢脸、后抢脸。

后肩翻、肘撑前桥(根据班级能力有条件的能力下练习)。

腿的训练

前旁腿:

把上踢腿、搬腿。主要以绷脚180°和半脚掌踢腿为主,有尤其是半脚掌踢搬腿,训练脚腕能力和跨跟的意识。

把下行进踢腿、搬腿。行进踢腿以半脚掌训练为主,全脚搬腿训练稳定性。

后腿:把上踢搬后腿,踢前搬后,把上后到,把上踹燕。把下班后腿,地面踢搬后腿。(根据各班情况进行开始)

垮的训练;

主要还是以加强跨跟的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训练:肩倒立打垮、伏地跳叉、180°270°360°转叉,角柱。

基础技巧(男生)

直顶

塌腰顶肩

倒立

三角顶

前滚翻直腿起

倒立前滚翻

头手翻

侧手翻1-3个

侧空翻开范

基础技巧(女生)

侧手翻

前后桥(开范)

二年级教学任务

继续巩固、强化腰、腿的软开度,并加强腰腿运动的幅度、爆发力和稳定性,注重解决软度与能力关系。男生要学习并掌握一系列小、巧、活的滚翻、空翻,并重点练习虎跳与踺子,保量保质。女生在加强前后桥及虎跳规范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蛮子和前挺,适当增加课堂的密度与强度。

学年:第二学年上半学期

每周5次10小节

训练内容

基础常规(软开度技巧)

继续保持第一学年软开度的基础常规训练。

基础技巧(男生)

1、前滚翻接扑虎

2、前滚翻接头手翻站立

3、入洞叠肩鱼跃前滚翻

4、侧手翻1-3个

5、小翻踺子

6、空翻踺子

7、虎跳

8、前手翻

9、原地小翻(开范)

基础技巧(女生)

1、直腰、塌腰顶

2、摆腿倒立

3、前后分腿倒立

4、胸腰顶、肩倒立

5、下腰抓脚控腰

6、甩腰、涮腰

7、原地双脚跳练习

8、趋步

9、三步趋步

10、滑步

11、前、后桥(1-5个)行进

12、侧手翻

13、变身侧手翻

14、单手侧手翻

15、趋步侧手翻

16、鱼跃虎跳

17、蛮子(开范)部分学生

学期:第二学年下半学期

每周5次10小节

基础常规(软开度技巧)

继续保持第一学年软开度的基础常规训练

基础技巧:(男生)

1、飞脚

2、旋子

3、扫堂

4、绉丝扑虎

5、倒扑虎

6、踺子小翻

7、踺子后空翻

踺子直体

踺子拉拉题(开范)

基础技巧(女生)

1、行进前、后桥

2、鱼跃前桥

3、鱼跃侧手翻

4、连续侧手翻

5、跑步高趋步接虎跳

6、蛮子4%学生完成

7、挺身前空翻(部分学生开范)

8、选学技巧冒小翻个别学生开范

9、转叉组合

10、绞柱接胸腰顶倒踢组合

11、背转

12、后肩翻组合

三年级教学任务:

为突破空翻及掌握其他技巧的关键时段。女生在提高前、后桥,虎跳质量、质量的基础上重点突破蛮子、挺身前空翻及变化的前、后软翻。男生在抓好虎跳与踺子的前提下,重点练习踺子小翻及踺子空翻系列,并提高飞脚、扫蹚、旋子的质量,课堂教学要注意因材施教与重点突破。避免强求一致及伤害事故。

 

学期:第三学年上半学期

每周4次8小节

基础常规(软开度技巧)

继续保持第一学年软开度的基础常规训练。

基础技巧(男生)

鱼跃前滚翻

前滚翻接前空翻(开范)

连续头手翻

原地小翻

绉丝扑虎

连续蛮子3个

踺子小翻

踺子后空翻直体(部分学生开范)

基础技巧(女生)

原地前、后桥

做撑后桥

串侧手翻

趋步鱼跃前桥

侧手翻与其他技巧连接

串蛮子(部分学生)

串挺身前空翻(部分完成)

前桥接前空翻(部分完成)

单腿踺子接冒小翻(个别同学完成)抄保

学年:第三学年下半学期

每周3次6小节

基础常规(软开度技巧)

继续保持第一学年软开度的基础常规训练。

基础技巧(男生)

1、前滚翻接前空翻

2、前手翻接前空翻

3、助跑前空翻

4、原地小翻扑虎

5、原地后空翻

6、赞步接蛮子

7、旋子5-8个

8、扫堂10个

9、旋子360%(个别完成)

10、连续蛮子5个

11、踺子后空翻

12、踺子直体

13、踺子拉拉提

14、虎跳前扑

15、串小翻3-5个

基础技巧(女生)

1、吊腰

2、转叉组合几种前桥接跪前桥、

3、收腿后波浪组合(部分完成)

4、跪起、跪起变扑虎组合(大部分完成)

5、后肩翻倒踢

6、绞柱倒踢组合(别学生完成)

 

 

体育舞蹈教学大纲

(一)目的任务

1.目的

通过体育舞蹈教学与科学锻炼方法学习,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享受舞姿妙曼的乐趣;花式中的艺术内涵,从而达到增进健康、提高能力、美化形体、培养舞技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2.任务

(1)使学生具有强壮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2)使学生掌握所学舞种的技法、正确运用指定步型。掌握所学舞种的基本理论、比赛规则与方法以及体育理论基本知识。

(3)增强学生体育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发展身心素质。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于拼博,勇于表现和善于表现自我的优良作风。

(二) 教学要求

1.严格进行形体训练,并将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有机结合,贯穿教学始终,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初步掌握所学舞种的基本技术,较熟练的运用所学舞种的指定步型。

3.正确使用音乐,注重韵律表现,手臂运用、动作顺序等,鼓劢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基础上的自由表现。

4.对所学舞种的起源、发展概况、舞种特征、音乐使用、规则和裁判法有初步的了解、基本掌握体育理论基础知识。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类型

时数

内容

体舞基础

体舞提高

备  注

(一)

(二)

(一)

(二)


时数

时数

时数

时数


理论

4

4

4

4

1.专项课身体素质

训练,每节课安

排不少于10-20

分钟。

2.身体素质测试项

目,每学期按统

一规定考核两项

身体素质项目。

专项技术

20

20

24

24

体能测试

6

6

2

2

 

 

 

 

 

机动

2

2

2

2

总计

32

32

32

32

 

(四) 教材纲要

体舞基础课(一)

1.理论部分

(1)伦巴舞基本知识、指定步型的规范及练习方法。

(2)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3)基础理论(一)。

2.专项技术

(1)基本形体

① 站立的基本姿势  ② 脚的五个基本位置

③ 手型  ④ 手臂的七个基本位置

(2)扶把杆

① 擦地 ② 小踢腿 ③蹲 ④划圈 ⑤体前、体后弯曲及绕环

(3)伦  巴:

①基本动作:

转动律动;移动;前、后、左、右库克拉卡;前进步、后退步

②指定步型

开位式基本步成扇形;曲棍步;左陀螺转;高级扭髋;右陀螺转;艾依达;侧行步;臂下转;滑门步

3.身体素质

(1)身体素质:男生1000米、引体向上、双杠双臂屈伸;女生800米、仰卧起坐。

(2)专项素质:头、肩、胸、腰、腿部的柔韧、灵敏、协调、力量素质。

4.考试内容

(1)专项技术:伦巴指定步型组合。

(2)身体素质:男10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

女800米、仰卧起坐。

体舞基础课(二)

1.理论部分

(1)恰恰恰的基本知识

(2)指定步型的规范及练习方法。

(3)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2.专项技术部分

(1)基本形体:扶把杆

①擦地②小踢腿③蹲④划圈⑤体前、体后弯曲及绕环

(2)恰恰恰

①基本动作

挤压;律动;移动;前、后锁步;左、右追步;左、右库克拉卡;左、右扭臂追步

②指定步型:

古巴小碎步;定点转;开式位基本步;曲棍步加强转;交义基本步;毛巾步;跟随步;阿列玛那

3.身体素质

(1)男生100米、引体向上、双杠双臂屈伸;女生100米、仰卧起坐。

(2)专项素质:头、肩、胸、髋及头肩组合、手腿组合、肩腿胸组合。

4.考试内容

(1)理论笔试

(2)专项技术:恰恰恰指定步型组合

(3)身体素质:男生1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100米、仰卧起坐。

体舞提高课(一)

1.理论部分

(1)牛仔舞的基本知识、指定步型的规范及练习方法。

(2)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3)体育基础理论(二)

2.专项技术部分

(1)基本形体:扶把杆

① 擦地 ② 小踢腿 ③ 蹲 ④ 划圈

(2)爵士舞基本功:头、肩、胸、髋组合

(3)牛仔舞

①基本动作:

左、右摇摆步;左、右空踩摇摆步;弹踢腿;踢点踏;点踏步

②指定步型:

并退摇摆步;左右换位及右左换位;背后换手;反向绕转;围绕步;美式疾转;停和走;抛开步;侧行步;跟掌旋转;鸡行步;臂内滚转

3.身体素质

(1)身体素质:男生1000米、引体向上、双杠双臂屈

伸;女生800米、仰卧起坐。

(2)专项素质:头、肩、腰、腿部的柔韧、灵敏、协调、力量素质。

4.考试内容

(1)专项技术:牛仔舞指定步型组合

(2)身体素质:男生10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800米、仰卧起坐。

体舞提高课(二)

1.理论部分

(1)桑巴舞的基本知识、指定步型的规范及练习方法。

(2)桑巴舞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

2.专项技术

(1)基本动作

①胸动:前、后、左、右及转动。

②胯动:前、后、左、右及转动。

③膝动:前后颤动

(2)爵士舞基本功:头、肩、胸、髋组合

(3)桑巴舞基本动作

①弹膝颤动②弹膝转髋颤动③桑巴舞指定步型

(4)库萨多斯走步(向前、向后)、叉形步、桑巴走步、桑巴锁步、滚转步、分式摇滚步、卷褶步、沃尔搭、博塔佛歌斯、破碎步、向后博塔佛歌斯。

3.身体素质

男生100米、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女生100米、仰卧起坐。

4.考试内容

(1)理论笔试

(2)专项技术:桑巴舞的指定步型组合

(3)身体素质:男生1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100米、仰卧起坐。

(五) 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

1.方法与要求

(1)双人舞考试只评个人分。

(2)专项技术:每人一次机会,对不及格者学期末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3)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考试制度和纪律。

2.各学期考试项目、内容及所占比例

学期

比例

项目

体舞基础(一)

体舞基础(二)

体舞提高(一)

体舞提高(二)

理论

 

20%

 

20%

专项

伦巴60%

恰恰恰50%

牛仔60%

桑巴舞50%

身体素质

40%

30%

40%

30%

六、教学进度

体舞基础课(一)

1.理论课4学时

课次

内  容

1

1.伦巴舞的基本知识、指定步型的规范及练习方法

2.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2

体育基础理论(二)

2.专项技术课20学时

课次

内  容

1

1.简介课的目的任务、课堂常规、教学进度、考核内容与方法、锻炼价值、运动损伤预防

2.学习:(1)七位手和七位手组合

(2)转动、律动(3)伦巴舞的特点及音乐韵律节奏

3.素质练习:加速跑

2

1.学习:(1)五位脚、擦地和小踢腿

(2)伦巴舞腿步发力顺序及臂部动作运动规律

2.复习:(1)七位手和七位手组合

(2)转动、律动、移动及前、后库卡拉恰

3.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3

1.学习:五位脚、擦地、移动、前后库克拉卡、左右库卡拉恰、前进步、后退

2.素质练习:1200米中速跑

4

1.学习:

(1)体前、体后弯曲及绕环(2)开位式基本步成肩形

(3)拉丁脚位在伦巴舞中的运用

2.复习:转动、律动、移动、前后库克拉卡、左、右库克拉卡、前进步、后退步

3.素质练习:上肢力量。

5

1.学习:

(1)开位式基本步成扇形(2)曲棍步(3)伦巴导引方法

2.复习:

(1)前后库克拉卡(2)左右库克拉卡(3)前进步(4)后退步

3.素质练习:加速跑

6

1.学习:

(1)左陀螺转(2)高级扭髋(3)右陀螺转(4)伦巴的身体位置

2.复习:(1)前后库克拉卡(2)左右库克拉卡

(3)开位式基本步成肩形(4)曲棍步

3.素质练习:加速跑

7

1.学习:(1)艾依达(2)侧行步

(3)臂下转(4)伦巴的脚位

2.复习:(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体前后弯曲及绕环(2)转动、律动、移动(3)开位式基本步成扇形(4)曲棍步(5)左陀螺转(6)高级扭髋(7)右陀螺转

8

1.学习:

(1)滑门步(2)伦巴舞指定步型1—9组合

(3)伦巴舞组合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2.复习:

(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体前后弯屈及绕环

(2)转动、律动、移动

(3)前后库克拉卡(4)前进步和后退步

3.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9

1.学习:伦巴舞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

2.复习:

(1)形体训练(2)基本动作训练

(3)指定步型1-9组合训练及配音

3.素质练习:1200米跑

10

考核:伦巴指定步型组合

3.素质课2学时

课次

内容

1

素质测试:男10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

女800米、仰卧起坐。

体舞基础课(二)

1.理论课4学时

课次

内  容

1

1.恰恰恰的基本知识、指定步型的规范及练习方法

2.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2

理论笔试

课次

内  容

1

1.学习:(1)挤压步(2)左、右追步(3)前、后锁步

2.复习:(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体前、体后弯曲及绕环(2)律动、移动

3.素质练习:加速跑

2

1.学习:恰恰恰舞,腿步发力顺序、步子大小及臂部运动规律

2.复习:

(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体前、体后弯曲及环绕

(2)挤压步、律动、移动(3)左、右追步

(4)前、后锁步(5)左、右库克拉恰

3.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3

1.学习:恰恰恰舞的手臂动作和位置

2.复习:

(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体前、体后弯曲及绕环

(2)挤压步、律动、移动

(3)前、后锁步、左右追步、库克拉恰、扭臂追步

3.素质练习:100米加速跑

4

1.学习:

(1)古巴小碎步(2)定点转(3)拉丁脚位在恰恰舞中的运用

2.复习:

(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体前、体后弯曲及绕环

(2)挤压步、律动、移动(3)前、后锁步、左右追步

3.素质练习:男生双杠双臂屈伸、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5

1.学习:

(1)开式位基本步(2)曲棍步加强(3)恰恰恰引法

2.复习:

(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体前、体后弯曲及绕环

(2)挤压步、律动、移动

(3)前、后锁步、库克拉恰、扭臂追步

(4)古巴小碎步(5)定点转

3.素质练习:100米加速跑

6

1.学习:

(1)交叉基本步(2)毛巾步(3)恰恰恰舞的身体位置

2.复习:

(1)前、后锁步、左、右追步、库克拉恰、扭臂追步

(2)古巴小碎步(3)定点转(4)开式位基本步

(5)曲棍步加强转

3.素质练习:

男生引体向上、双杠双臂屈伸;女生仰卧起坐。

7

1.学习:

(1)跟随步(2)阿列玛那

(3)指定步型1-8动作组合及配音

(4)恰恰舞的脚位及规则简介

2.复习:(1)前、后锁步、左、右追步、库克拉恰、扭臂追步(2)古巴小碎步(3)定点转(4)开式位基本步(5)曲棍步加强转(6)交叉基本步(7)毛巾步

8

1.复习:

(1)跟随步(2)阿列玛那

(3)指定步型1-8动作组合及配音

(4)恰恰舞的脚位及规则简介

9

考核:恰恰恰舞指定步型组合

10

1.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

2.专项技术和素质补考、补测

2.专项技术课20学时

3.素质课2学时

课次

内  容

1

素质测试:男1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

女100米、仰卧起坐

体舞提高课(一)

1.理论课4学时

课次

内容

1

1.牛仔舞的基本知识、指定步型规范的应用及练习方法

2.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2

基础理论(二)

2.专项技术课24学时

课次

内  容

1

1.学习:

(1)左、右摇摆步(2)踢点踏(3)加速跑

(4)牛仔舞的特点及音乐韵律节奏学习与练习内容

2.复习:

(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

(2)头、肩、胸、髋动作组合

3.素质练习:加速跑

2

1.学习:

(1)左、右空踩摇摆步(2)背后换手

(3)左右换位及右左换位

(4)牛仔舞腿步发力顺序及臂部动作运动规律

2.复习:

(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

(2)头、肩、胸、髋动作组合

(3)左、右摇摆步(5)踢点踏

3

1.学习:

(1)并退摇摆步(2)反向绕转(3)围绕步

(4)牛仔舞的手臂动作及位置

2.复习:

(1)擦地、小踢腿、蹲、划圈

(2)头、肩、胸、髋动作组合

(3)左右换位及右左换位

(4)背后换手

3.素质练习:1200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